銘記一代名醫——戴東原教授 作者:後輩學生黃羿齊 悲痛,哲人其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戴東原教授是我師大附中的大學長,但很少人知道,戴東原教授是我以前的主治醫師,也是我想當醫師的重要啟蒙者,戴東原教授是糖尿病權威,國內老人醫學奠基者,曾任桃園醫院副院長,後帶領臺大團隊創立成大醫院,歸建臺大,歷任臺大醫院副院長、臺大醫院院長,任內對臺大醫院多有建樹,積極發展臺大院內事務,使得臺大轉虧為盈;建設景福通道,如今每天數千人次行走,奠定未來臺大壯大、向外發展的基石,自臺大退休後,任名譽教授,然退而不休,而前幾年還有回來臺大兼課,同時創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人醫學研究組,培訓老人醫學專科醫師,開我國先河,兩年後接任仁濟醫院總院長,時長十數年,仁濟醫院本為醫療救濟的醫院,設立在龍山寺旁邊,那裡是全臺北遊民最多的地方,然而戴東原教授仍然親自看診,每週兩次,面對社經地位完全不同的病患,戴東原教授盡力去調整自己的問診模式,但仍然堅持照顧病患,享壽84歲,從31歲開始看門診,直到離開我們,52年從未間斷,可惜現在的學生好像都不認識戴教授了。 我幾乎每天都會去查查戴東原醫師是不是還健在,也很高興每一天都沒什麼事,但看到教授日漸消瘦,也非常擔心,真的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那麼快,今天我被一個臺大醫科的學長告知戴東原教授昨天早晨離開了,非常震驚與難過,本來今天還要去教授門診探望他,我最後一次見到戴東原教授是在去年的9/5教授的門診,我還記得他耳提面命要我減肥,我到現在居然還沒做到,我羞愧難當。 我默默自許為戴東原教授的學生,雖然沒有當面告知教授這件事,希望教授不會嫌棄我,我曾經在今年三月跟今年四月(教授84高壽前一天)到臺大醫院探望戴東原教授,只是教授都請假,沒想到去年一面就是最後一面,我下週即將要面試臺大醫學系,戴東原教授的離世對我打擊非常大,我本來還很期待到時錄取時跟教授報告,還想跟教授學看診,沒想到天人永隔,師者如父,我非常難過,戴東原教授的專業精神與道德觀深深影響我,退而不休,時時刻刻為病人服務直到離開,若有機會當上醫師,我會努力繼承教授的精神。 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文筆很亂抱歉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緬懷永遠的戴教授,感念您過去對糖尿病界的許多貢獻,開拓國際地位,後進也在您打下的基礎上,繼續成長卓壯。您的智慧,幽默與溫暖將常留我輩心中。
與載院長相處相當長久,每個星期五竹東礦區石油門診,省桃時受載副院區推薦至美國進修,因緣成熟。得以成婚。後半輩承戴教授 所 賜。感激不盡。不嫌我這甘囉卵後輩!
緬懷我們心中敬愛的老師 做為戴東原教授的學生,有幸能近身受教,學習老師行事教誨之一些皮毛而能終生受用,猶如瞻之在前,而忽焉在後,是一位真正令我們仰之彌高的醫者。我想用幾個戴教授的特質,道出對老師的敬意: 戴教授對所有的學生,因材施教,從來不會責備學生。研究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教授會用關心的眼神與笑容,淡淡的說只要重來就好。是啊,只要哪裡摔倒哪裡站起來就好! 老師對每個學生遇到的各種困難,一定會挺身一肩扛。特別在我面對莫名責難時,戴教授對我的信任與鼓勵,不順遂的事情無不在他溫暖待人的手,終究能一一化解,讓我們在研究與人生之路上,再度往前再邁進。 教授畢生奉獻醫學,在糖尿病學會跟著老師的腳步,亦步亦趨,在戴教授擔任理事長,我當他的秘書長時學到最多,教授永遠是『把眾人的事,當做是自己的事』。而教授這個情懷,就一直推展到我們的台大糖尿病聯誼會,而至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奉獻與服務成為更為廣大、更為全面,成就教授的全人照護的境界! 在幾次病房中和老師相視交談,教授好一點的時候就望著他的筆,念茲在茲,還掛念著幾個他要完成的事情,深感敬佩。 謝謝老師! 您 已安息,但典範將長存我們心中。 學生 莊立民 敬筆
我們在這裡,懷念我們敬愛的糖尿病大家長戴東原教授。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位偉大的前輩,他的離世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哀思和感傷。 戴東原教授不僅在糖尿病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以他的慈悲心和奉獻精神感染和啟發了許多後輩。他不辭辛勞地傳授知識,給予我們指導和鼓勵,並且總是願意分享他的豐富經驗和智慧。 他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專業精神、對病人的關懷以及對學術研究的熱愛都讓我敬佩不已。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或迷茫時,他總是耐心地給予指導和支持,讓我們在糖尿病領域不斷成長。 戴東原教授的離去是我們共同的損失,但他的精神和價值觀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讓我們繼承他的遺志,堅定不移地努力學習和研究,繼續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最好的護理和治療。 讓我們共同紀念他的卓越成就和無私奉獻。
戴院長ㄧ生為糖尿病奮力治療,為後輩永世楷模,當引為風範,傲骨精神,將繼續帶領我們繼續走下去!
文曲光沉
我印象中的戴教授非常風趣幽默,但在有趣的言語之中,總是能直指問題核心、擲地有聲,而處理事情上也能兼顧各個面向,展現出深厚的人生智慧。這兩年到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後,跟戴教授有比較多的接觸,也時常在臉書上互動,算是忘年的臉友。戴教授時常鼓勵我,並且對我有所期許。透過他的身教與言教,讓我明白一個人可以怎麼樣在專業與待人處事上持續前進,並且有所成就。 這幾天聽到戴教授仙逝的消息,心情頗為沉重,但我想戴教授已經為我們這些後輩樹立了一個典範。在此,我想表達對於戴教授由衷的感謝,謝謝他對我的指導與影響,更感謝他對於糖尿病領域與台灣醫療的付出與貢獻!
我是民國81年由彰基派到台大去接受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的次專科訓練,當時候的訓練窗口及老師是張天鈞教授,而我主要的工作也是著墨在內分泌科。糖尿病則是跟著林瑞祥教授參加讀書報告及門診還有住院病人的訓練。由於我在彰基是屬於苦幹實幹型,對於論文的及相關病歷寫作經驗較少,所以當時候那一年我的壓力非常大。每天都是戰戰兢兢。我記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想要去拜訪戴東原教授。跟他報告我今年來台大受訓,希望得到他的指導,那天我記得在他的研究室外面來回踱步了將近半個鐘頭, 就是不敢敲門,因為那時候的戴東原教授在我們這些小輩的心目中是糖尿病的巨擘!我非常擔心無法滿足他對我們糖尿病照護方面的要求。所以那一天最後我還是沒有鼓起勇氣敲門,但是有一次剛好碰到戴東原教授在查房,他非常親切的告訴我,那位病患的胰島素的使用方式及調整技巧!從那一次的接觸當中,我就體會到他教學的熱情!我也常常聽說他是靠糖吃飯。他也特別強調慢病的管理最重要就是預防跟控制。不要讓他發病。而這些點點滴滴都讓我們未來在糖尿病的介入管理中得到非常好的啟發。也讓我在彰基擔任糖尿病科主任的時候從他過去的管理哲學、學到如何把科發揚光大。隨著後來我自己能夠擔任糖尿病學會及糖尿病衛教學會的理監事。和他接觸的機會也更多,也有機會和戴教授一起合作骨質疏鬆相關的臨床研究?那時候他就以老杜來稱呼我。我們也在幾次出國開會的聚會中透過他幽默的言詞,讓我們去體會政治和學術的交流及如何在國際間突出台灣學術研究的因應之道!而每次吃飯中我和陳榮福醫師也成為戴媽媽餐盤中食物的消耗者。我還記得幾年前我們過去合作的骨鬆研究當中,戴教授還孜孜不倦把它寫成論文發表。當時他已經80歲了,真可謂活到老學到老、持續堅持著執教、問診和著述!另外一句話也讓我改變了我在糖尿病管理的想法!他說:理論、政策講的太多,必須要實踐,才能接地氣的把糖尿病衛教、情境模擬到以病人為中心的啟發教育。過去的戴教授每日活力充盈,只要有學術研討會一定全程參加、坐在第一排聽講發言、提出問題,在這個講求速效,不問積累的年代,相信我們正見證一個「選擇走一條人煙稀少小徑」的行醫典範。
戴院長一生大師風範, 足堪晚輩們的表率! 願安息天國, 庇佑台灣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