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2年,有機會進入糖尿病學會擔任秘書長工作,陸陸續續有許多機會接觸到戴東原教授。印象最深刻的是,理監事會議如遇到大家意見紛歧時,戴院長總是能點出其中迷津或是重點方向,讓大家能有最佳的決定出來。另外戴院長特別重視糖尿病友的照顧服務,每年世界糖尿病日點燈活動,糖尿病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與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三個學會總是共同拜訪點燈縣市的衛生單位,而戴院長也總是親自出席。每年糖尿病年會戴教授在主持臺上的風姿與穿梭於會場間的背影,一直深植腦海。戴教授雖已仙逝,上述許多點滴等等,長存心中。 哲人日已遠典行在夙昔。永遠緬懷台灣糖尿病研究與照護的國際大師----戴東原院長(教授) 林時逸
我印象中的戴教授非常風趣幽默,但在有趣的言語之中,總是能直指問題核心、擲地有聲,而處理事情上也能兼顧各個面向,展現出深厚的人生智慧。這兩年到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後,跟戴教授有比較多的接觸,也時常在臉書上互動,算是忘年的臉友。戴教授時常鼓勵我,並且對我有所期許。透過他的身教與言教,讓我明白一個人可以怎麼樣在專業與待人處事上持續前進,並且有所成就。 這幾天聽到戴教授仙逝的消息,心情頗為沉重,但我想戴教授已經為我們這些後輩樹立了一個典範。在此,我想表達對於戴教授由衷的感謝,謝謝他對我的指導與影響,更感謝他對於糖尿病領域與台灣醫療的付出與貢獻!
我們在這裡,懷念我們敬愛的糖尿病大家長戴東原教授。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位偉大的前輩,他的離世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哀思和感傷。 戴東原教授不僅在糖尿病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以他的慈悲心和奉獻精神感染和啟發了許多後輩。他不辭辛勞地傳授知識,給予我們指導和鼓勵,並且總是願意分享他的豐富經驗和智慧。 他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專業精神、對病人的關懷以及對學術研究的熱愛都讓我敬佩不已。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或迷茫時,他總是耐心地給予指導和支持,讓我們在糖尿病領域不斷成長。 戴東原教授的離去是我們共同的損失,但他的精神和價值觀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讓我們繼承他的遺志,堅定不移地努力學習和研究,繼續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最好的護理和治療。 讓我們共同紀念他的卓越成就和無私奉獻。
各位會員您好,我們敬愛的糖尿病大家長戴東原教授於2023年5月16日於睡夢中安詳仙逝,謹以此-緬懷戴東原教授留言版,表達我們的感念,歡迎大家留言
戴院長一生大師風範, 足堪晚輩們的表率! 願安息天國, 庇佑台灣百姓!
慈愛、提攜、鼓勵。 親和、典範、榜樣。、
敬愛的戴教授: 驚聞您辭世, 深感哀痛. 謹致最高敬意和悼輓. 您永遠是我們的明燈, 隨時指引我們航向正確的方向. 願老天保佑 師母和您的家人平安. 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 學生 燕晉敬輓
在台大fellow訓練的兩年深受戴教授的照顧,教授的外號叫冷面笑匠,嚴肅的外表下有詼諧的一面和溫暖的內心。一次病房meeting,一位女住院醫師說因為某原因所以沒給病人做某檢查,教授沉思了一下, 說您這就叫做X人之仁,反而會害了病人。一位住院醫師穿了牛仔褲,教授告訴他來醫院上班要注意穿著。另外教授說看糖尿病病人一定要驗血糖,病人沒驗血糖來看我,我都問他,我看您的臉怎麼知道您是甜的還是鹹的?教授常晚上做研究很累,幾乎每次journal meeting都會打瞌睡,但很奇怪最後請他comment時他都說的頭頭是道。教授也教我們糖尿病用藥要因人而異,瘦的病人要用SU,胖的藥用metformin。教授對我們也很大方,我們幫他代診他都會送我們禮物,每次在餐廳碰到或是聚餐就算是高檔的日式料理,最後都是他拿起帳單說這是他的事,當然大家也都一動也不動不會和他搶。除了教導我們教授也擔心我們的未來,協助我投稿當代醫學。我離開羅東時也是拜託教授寫推薦函到新店上班,當時新店的院長看我一直擦鼻水對我印象很差,是看在教授的面子才率取我。上了3個月班我要跳巢到新竹,只好到莊嚴的院長室和他說抱歉,他也是一句責備的話都沒說。教師節時常想寫信給教授,但都沒寫。一年一年過去了,教授已經離開。只好在這說一聲真的很謝謝他。 學生呂菁敬上
緬懷我們心中敬愛的老師 做為戴東原教授的學生,有幸能近身受教,學習老師行事教誨之一些皮毛而能終生受用,猶如瞻之在前,而忽焉在後,是一位真正令我們仰之彌高的醫者。我想用幾個戴教授的特質,道出對老師的敬意: 戴教授對所有的學生,因材施教,從來不會責備學生。研究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教授會用關心的眼神與笑容,淡淡的說只要重來就好。是啊,只要哪裡摔倒哪裡站起來就好! 老師對每個學生遇到的各種困難,一定會挺身一肩扛。特別在我面對莫名責難時,戴教授對我的信任與鼓勵,不順遂的事情無不在他溫暖待人的手,終究能一一化解,讓我們在研究與人生之路上,再度往前再邁進。 教授畢生奉獻醫學,在糖尿病學會跟著老師的腳步,亦步亦趨,在戴教授擔任理事長,我當他的秘書長時學到最多,教授永遠是『把眾人的事,當做是自己的事』。而教授這個情懷,就一直推展到我們的台大糖尿病聯誼會,而至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奉獻與服務成為更為廣大、更為全面,成就教授的全人照護的境界! 在幾次病房中和老師相視交談,教授好一點的時候就望著他的筆,念茲在茲,還掛念著幾個他要完成的事情,深感敬佩。 謝謝老師! 您 已安息,但典範將長存我們心中。 學生 莊立民 敬筆
7分之一的哲學:憶戴院長看診的典範 民國80年初期我初入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在台北國泰醫院當fellow的時候。那時戴院長每禮拜六下午還在百忙當中,撥冗到國泰醫院開一個門診,服務病患。以致當時國泰綜合醫院禮拜六下午的候診室,都坐滿了等候院長親自診療的病人。我當時除了跟隨我們國泰醫院龔信宗主任的門診學習之外,因著地利之便也有這個榮幸去跟戴院長學習看病的藝術。當年最深刻的印象是戴院長週末下午的門診雖然也都是滿號,侯診病人座無虛席。但是戴院長看病人是非常親切而且全面的。雖然幾乎百分之百的病人都是因為糖尿病求助於院長,戴院長總是語帶親切不慌不忙,跟每個病人閑話家常,而且一邊說著一邊也就會幫病人做身體的檢查,包括甲狀腺的觸診、足步的檢視、神經反射等等。感覺上院長的手應該是有魔法,病人在院長的雙手觸摸過之後,再長的等待也都化為滿足的笑容。雖然戴院長全神貫注忙於診視病人,但是偶爾還是會稍微轉頭,對在旁邊跟診的我示意,好像在提醒我「這是講給你聽的,記著了嗎?」。院長多年教學的功力,一切盡在不言中,就看學員是否心領神會了。這當中有一件令我一生都難忘從戴院長那兒看到的獨門絕活,就是當年口服糖尿病藥不像現在這麼的多樣化,Glybecolamide,也就是大家熟知的Euglucon,仍然是臨床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主流藥物。當時院長有一個非常、非常、非常獨特的處方,就是一顆Euglucon加一顆ㄧ般的胃藥,請藥局合併磨粉,分成七份,讓病人每天服用7分之一的份量。院長當年的哲學是,Euglucon是一個很強很強的降血糖藥,很多病人只需要吃很低的劑量就可以達到不錯的血糖控制,又不至有低血糖的風險。但是因為市面上可用的藥錠劑量都是固定的,不可能要求病人自行分切成很低的劑量。因此院長才用這種權宜的方法,幫病患更精確的調整每日服用的劑量。我個人在日後的執業生涯,也試著學戴院長的哲學,依樣畫葫蘆用過幾次。可能是我缺乏院長的魔法,這樣的處方從我手上開出,對病人並沒有特別說服力。加上後來口服糖尿病藥物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選擇也越變越多,這絕技也就被遺忘在我日常的處方當中。證諸今日我輩等對於sulphonylurea類藥物的了解,不得不佩服當年院長的真知灼見,以及近似藝術的臨床處方法,更懷念戴院長在繁忙的門診當中,永遠氣定神閑,不慌不忙與病人閑話家常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