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

一、世界糖尿病日的由來

1919年春天11歲的少女伊莉莎白‧休斯發現患糖尿病,由於口乾,一杯又一杯地喝水,常覺得虛弱和疲倦。當時美國最有名的糖尿病專家阿倫醫師(F.M. Allen)立刻給伊莉莎白施行「饑餓療法」,除了定期絕食外,平時只吃瘦肉、雞肉、牛奶、少許水果、無味的麥糠餅乾和滾煮三次使醣份儘失的蔬菜。每天的熱量常常只有700到900卡,有時更少到300卡。發病時身高151公分,體重34公斤的她,在一年之後只剩24公斤,大半時間躺在床上看書或縫衣服。

1921年夏天一位29歲的外科開業醫師班丁(F.G. Banting) 得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科主任麥克勞德教授(J.J.R. Macleod)的援助,碩士班一年級的學生21歲的貝斯特(C.H. Best)的協助發現胰島素。 因為從胰臟分離和純化胰島素的過程異常困難,到12月邀請生化學客座教授柯立普(J.B. Collip)協助。1922年1月11日14歲瀕危的男孩湯姆遜成為第一個注射胰島素救活的病人 (可惜27歲時罹患流行性感冒死於肺炎)。美國禮來藥廠和多倫多大學董事會訂約,1922年6月著手生產胰島素。到8月生產少量胰島素提供班丁醫師試用,萃取純化過程經過多次改良,在1923年2月開始大量生產。

經過阿倫醫師的推薦,1922年8月16日在死亡邊緣徘徊的15歲的伊莉莎白‧休斯由母親和護士陪同前往多倫多見班丁醫師。檢查後班丁醫師在病歷上這樣寫:「體重20.5公斤,身高152公分,病人極端消瘦,腳踝稍腫,皮膚乾裂,頭髮細脆,腹部突出,肩部下垂,肌肉極端萎縮,皮下組織幾乎全部消失,她虛弱的幾乎不能行走,呼吸,消化及心血管系統尚可」。

班丁醫師馬上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一星期之後每日飲食熱量從889卡增加到1220卡,再過一星期增加到2200到2400卡,在5個星期內體重將近增加5公斤。她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我敢說你會以為這是一則編造的故事….大家都說我看起來完全不一樣….我的體力和體重似乎每小時都在增加中…..這真是一個奇蹟….班丁醫師帶世界各地的醫師來多倫多看我,讓他們自己親眼看這驚奇的發明帶來的效果,我真希望你能看到他們翻閱我的病歷時臉部的表情,他們對我的進步多麼的驚訝…」。

伊莉莎白在1929年從伯納學院畢業,翌年和一位年輕的律師結婚。每天注射胰島素,過健康正常的生活,她前後生了三個小孩。1980年夏天仍舊耳聰目明,前往中國大陸從事為期六週的旅遊。1981年4月25日突然因心臟病發作去世,享年73歲。

1923年班丁醫師和麥克勞德教授接受生理學與醫學的諾貝爾獎, 班丁醫師將他所得獎金的一半送給協助他的學生貝斯特,而麥克勞德教授也將一半送給柯立普教授。

1941年2月20日班丁醫師因飛機失事而與世長辭,享年49歲。1992年世界糖尿病聯盟為了感謝這位糖尿病病人救命的恩人,決定每年以班丁醫師的生日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

資料來源:國際糖尿病聯盟提供
林瑞祥翻譯/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部

二、 我國舉辦「世界糖尿病日」宣導活動紀錄

由於經濟快速發展,人類的生活飲食型態改變,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正以驚人的速度攀升,糖尿病儼然成為醫界之最大挑戰。1921年,班丁醫師(Frederick Banting)、研究者貝斯特(Charles Best)、麥克勞德教授(J.J.R. Macleod)在多倫多大學實驗室發現了〝胰島素〞(insulin),並請柯立普教授(J.B. Collip)將胰島素從胰臟中分離與純化。他們的成就與貢獻,改變了無數糖尿病患者的生命。為紀念發現胰島素的班丁醫師,國際糖尿病聯盟決定以他的生日─11月14日作為「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簡稱WDD)。呼籲全球共同來關心糖尿病患者的需要,提升大眾對於糖尿病的認識。

「世界糖尿病日」的意義,如同其標誌上的象徵:結合『均衡』和『團隊』,猶如『太極』符號,代表陰陽調合,兩者相輔相成。所謂『均衡』的概念,正是古老中國傳統陰陽觀念的精髓─因為成功的糖尿病治療有賴於飲食、運動、藥物(包括胰島素)和衛教的『均衡』結合。而『團隊』精神,是指所有糖尿病治療核心人物的團隊精神,其成員包括醫護人員、同事、家屬和朋友的協助與關懷,豐富糖尿病患者的人生。

飲食、運動、藥物(包括胰島素)和衛教的『均衡』結合,加上所有糖尿病治療核心人物的『團隊』力量,就是糖尿病全面照護之要素。世人可藉由自身糖尿病的經驗,不用文字而是利用抽象的意念來詮釋治療糖尿病的觀念,這正是「世界糖尿病日」標誌的意義。

我國從1991年起,配合國際糖尿病聯盟,在每年的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前後,以共同的年度主題,從事大規模的宣導活動,目的在於教育大眾有關糖尿病的成因、症狀、治療及併發症的知識。並提醒大家重視這個普遍而又嚴重的慢性疾病。希望藉由倡導『均衡飲食、適當運動、良好醫療建議、健康社交型態』等行為規範,建立「個人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以期達成減少糖尿病發生和降低併發症威脅的目的。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及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每年都結合產官學各界在全國各地舉辦專題演講、篩檢、衛教、健行及園遊會等系列宣導活動。在過去幾年中,由於各參與單位的精心規劃和民眾的熱烈參與,我們舉辦「世界糖尿病日」的活動照片,兩度登上了「國際糖尿病聯盟」官方出版品的相關報導刊頭,這是「國際糖尿病聯盟」成員中少見的殊榮。

三、 WDD 活動主題

2007年-兒童與青少年的糖尿病
2006年-弱勢族群之糖尿病防治
2005年-糖尿病足部照護
2004年-糖尿病與肥胖
2003年-糖尿病人的腎臟病變
2002年-糖尿病人的視網膜病變
2001年-糖尿病人的心臟病預防
2000年-新千禧年的糖尿病與生活型態
1999年-糖尿病的代價
1998年-糖尿病與人權
1997年-全球覺醒:改善生活品質的關鍵
1996年-救命的胰島素
1995年-糖尿病的併發症
1994年-糖尿病和老年人
1993年-與糖尿病一起成長
1992年-糖尿病:不分年齡,不分國界的煩惱
1991年-糖尿病日趨大眾化
2007: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006: Diabetes and the Disadvantaged and Vulnerable
2005: Diabetes and Foot Care
2004: Diabetes and Obesity
2003: Diabetes and Kidneys
2002: Your Eyes and Diabetes
2001: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00: Diabetes and Lifestyle in the New Millennium
1999: The Costs of Diabetes
1998: Diabetes and Human Rights
1997: Global Awareness: Our Key to a Better Life
1996: Insulin for Life!
1995: The Price of Ignorance
1994: Diabetes and Growing Older
1993: Growing Up with Diabetes
1992: Diabetes: A Problem of All Ages in All Countries
1991: Diabetes Goes Public